对着重修心的人来说,好挑剔即是“分别心”的泛滥,把自己陷到是非的旋涡里,便要过分的计较是非。古人说:“水至清则无鱼,师过察则无徒”。对人过于苛察,便显得毫无涵养,使人对他不得不敬而远之了。俗谓“宰相肚里能撑船”乃是胸襟开阔兼容并蓄,善养人才的表现。《易经》说:君子以“厚德载物”。正是说的这种容纳一切的精神境界。
(12)争理心
人在彼此闹矛盾的时候,往往认为责任在对方,而自己有理。从刚懂事的小孩到耄耋之年的老人,绝大多数人如此。这种争理之心,几乎人皆有之,事实上并不一定是真怪对方,然而矛盾发生之后,能够主动承认错误的人,是很少见的。人我之间的关系不和谐,常常闹纠纷,其关键即在于此。更有甚者,责任明明白白是在自己身上,却强词夺理,把责任推到对方身上。
争理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。如自己认为过去我对他有许多好处,但是现在他把我的好处全忘了,认为他太对不起我了。
又如某件事的成功,都是我的功劳;然而办糟了,便推卸责任地说,都是他的过错,与我没有关系。这是推过揽功,认为自我一贯正确,总是有理的表现。
争理的表现是多方面的:
1. 我做了许多好事,花费很大的力量,但是没有人看见,没有人说我好。早知如此,不如不做了。
2. 这宗活就是我最卖力气,别人都不使劲,我太不上算了。
3. 我吃点亏没关系,但是吃亏要吃在明处,让大家知道。
4. 这事不怪我,是他们的误会,非弄个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不可。但是一时搞不清楚,怎么办呢?几年也搞不清,你还怎样呢?背着多年冤案的人,又该怎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