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按照我的肖像造人,并且已将一切你们所需的提供给你们,你们唯一需要的便是去唤醒那一份与自身内在灵性的合一,在这之前,你必须要先站在“分离”的观者位置,以便注意到灵性与头脑的差异。当你注意到了,你保证你会喜欢那一份来自内在深深的平安和狂喜,然后你会心甘情愿地趋向合一,你会不只一次地努力好让自己安住在那当下,哪怕只有片刻……人的内心怎样,行为就怎样。所谓的修行,其实就是修心。若只是为了修正言行,那么施之以恐惧的惩罚便足以达到目的;但是修行不只修正言行或是为了逃避恐惧,甚至也不是为了达到涅盘净土,修行不应该有目的。
很多人因有所求而修行,姑且不论所求为何,单是有所求,就已经让自己陷于失望之地;因为“求”是基于“欲”的出现,那是一种放不下的占有。既然有欲,便有执着,因着执着,便生痛苦;而最大的痛苦又来自于“明知无法克服执着却又要强逼着去克服,败下阵来被执着捆绑了之后又开始批判自己”。你们一直是球员兼裁判与观众,演着一出出自己创造的戏码。若要我说,像你们这般修法,又何须修行呢?追寻欲望去也就是了。
所以无求、无目的的修行才是正确的吗?
没有正确这回事。即使不是“正确”的方式,最后也将导入恰当的途径,只是如果皇帝都已经赐下官位给你,你还需要十年寒窗吗?你知道我只是比喻。修行只是一个回家的路,回家的路千万条,远近各有不同,而到家也是必然!因为最后你无法不到家,否则你无处可去。
至于回家路径有哪些、风光景色如何……等,是无须挂虑的。在你自己的生命中,自会出现你最当初的选择路径带你回家,那是在绝对中就已经和你对应了的,无需求,那道路(法门)自会出现。每一个人都有适应其不同属性的对应道路,而条条大路不论东、西,皆与最高的宇宙大能——神,连接着,无有高低好坏之别,因此不应妄加分别论断; 而在各自的路途中,即便看见了奇花异草也不应驻足,以致错失了焦点。
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不会轻易表现出他的道行或是学问,甚至也无法从外形上去做分辨,他总是默默地将之行在自己的生活中;毕竟道理是活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,也因此那是极为私人的事务,不由得他人置喙,所以大师都会建议不要以貌取人,也不要因人废言。要将领悟到的用来扬升自己而非检视他人,你很有可能因此错过一位真正的老师,这是学习放下分别念的开始。
在小我的影响下,分别心与目的论似乎已经变成你们的常态,即便知道不该有所分别,即便知道不该有所目的,甚至是那看似慈悲“为众生”的目的……但是“知道”和“悟道”往往有着巨大的鸿沟。